在中韩文化交流受限的背景下,K-Pop 正通过 VR 演唱会探索 “曲线入华” 的新路径。从车银优在香港英皇电影城的限定 VR 演唱会,到 TXT 在深圳、上海等 12 城的 “全国 VR 巡演”,这种新兴形式已展现出独特的市场潜力。以下从技术适配、政策博弈、粉丝经济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适配:沉浸式体验重构偶像消费逻辑
(一)硬件升级与内容创新的双向驱动
K-Pop 的 VR 演唱会普遍采用 12K 实景拍摄 + AI 图像处理技术,例如车银优演唱会通过虚幻引擎渲染出 “偶像呼吸可见” 的极致沉浸感,TXT 的《Hyperfocus》则以 “迷雾幻境”“沙漠冒险” 等交互式剧情增强参与感。这种技术投入与韩国娱乐工业的 “匠人精神” 高度契合 ——AMAZER VR 副总裁 Kuk Kim 坦言,“K-Pop 粉丝的高粘性使其成为最适合 VR 内容的群体”。
(二)设备普及与场景拓展的协同效应
中国 VR 头显出货量预计 2025 年突破 1.1 亿台,5G-A 网络的商用(如中兴通讯在成都部署的 “5G-A VR 大空间沉浸剧场”)解决了延迟和并发难题。K-Pop 借此实现 “影院 + 家庭” 双场景覆盖:高端影院提供 12K 画质的定制化体验,而 PICO 等消费级设备则通过 “6DoF 自由移动 + 空间音频” 降低使用门槛。这种分层策略使车银优演唱会在香港上映时,观众可通过影院设备实现 “10cm 距离深情对望” 的心动体验。
二、政策博弈:合规化路径下的市场渗透
(一)内容审查与文化输出的平衡术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明确要求进口网络演出需经内容审查,K-Pop 的 VR 演唱会因此采用 “去政治化” 叙事策略。例如车银优演唱会以 “回忆”“相遇” 等普世情感为主题,TXT 则通过 “奇幻冒险” 规避敏感议题。同时,制作方注重与中国平台的合规合作,如与敦煌博物馆推出 “青丘药香” 联名文创,将文化输出包装成 “东方美学共创”。

(二)地域试点与圈层破圈的渐进策略
K-Pop 采取 “先港澳后内地” 的渗透路径:车银优演唱会选择香港作为首站,既规避政策风险,又通过大湾区辐射内地粉丝。在内地则聚焦核心城市的影院渠道 ——TXT 巡演覆盖的 12 城均为新一线以上城市,利用影院的线下流量实现 “VR 体验 + 周边销售” 的闭环。这种策略与韩国娱乐公司 “精准圈层运营” 的传统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