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狰狞却浪漫的“合体”过程接近尾声时,镜头从客厅移开,推至笔记本电脑前,背景的光影变化预示时间的流逝。随即镜头推向窗外,米莉的父母敲响房门,影片定格于开门的“蒂莉”,ta留着中短发型,声音雌雄莫辨,全然是米莉和蒂姆的完美合体。
合体版“蒂莉”
许多观众讶异结局的浪漫转折并对“纯爱”表示不满,认为铺垫已久的两人关系的崩塌被白白浪费,圆满结局甚至是对异性恋关系的美化;也有观众表示影片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倒置流于表面。然而,在我看来,影片对身体恐怖的类型化和超自然前提,实际上从浪漫完满表象的反面隐喻了顺性别异性恋单偶制关系现实困境的不可解;同时,“杰米”作为同性恋伴侣身份的不刻意揭示,和他们对合体的主动追求,虽看似符合邪教题材电影对狂热分子的负面呈现,但米莉和蒂姆的和解和“蒂莉”的诞生消解了前者形象的负面意义,环环相扣的转折让影片向反证异性恋悲剧的酷儿修缮性阅读敞开大门。
从技术层面来说,主角的合体“蒂莉”不仅在视觉上让人惊艳,而且给予了跨性别呈现和电影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丰富的解读空间。这一形象既没有使用 AI,也并非完全依赖电脑特效:它是通过精妙结合“实拍特效”(practical effects)与现代视觉特效技术(VFX compositing)实现的。导演迈克尔·尚克斯在采访中表示,特效团队通过拍摄戴夫·弗兰科和爱丽森·布里的面部照片,在合成软件 Nuke 中选择一系列面部细节,打造出一个既能看到两人特征又不显突兀的合成面孔。
当天拍摄时,先让布里演绎完整表演,再让弗兰科进场、在面部贴上对点作为标记,配合摄影机定位和化妆,最终将他的下颚和嘴唇部分融合至布里的脸上。整个过程严格来说并非纯粹的CGI,而是通过实拍素材和精细的后期合成技术完成了最终的视觉效果。导演也强调影片其他的身体畸变镜头也大多使用实拍特效和视效技术融合的方式实现,实拍特效团队打造了大量逼真的道具和化妆效果,并在后期用 VFX 进行增强和整合,使得画面兼具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导演迈克尔·尚克斯和两位主演
这一决定在电影技术迅速革新、性别权力关系发生变化、身份政治千头万绪的当代注定充满争议,然而,“蒂莉”的性别模糊性借助实拍特效和视效合成的实现无疑是现代的跨性别技术的一部分——承载着不同的媒介意义的“技术”的融合,让跨越性别的具身实践超越所谓伪装和真实性二元对立,跨性别的银幕呈现也不存在僵硬牢固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