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8 月,大 S(徐熙媛)离世半年后,其母(S 妈)与前夫汪小菲的财产纠纷持续发酵,核心矛盾聚焦于台北信义区豪宅的房贷问题与遗产分配博弈。以下从事件全貌、法律博弈、舆论风向及深层矛盾展开分析:
一、事件核心:豪宅断供与遗产争夺的拉锯战
-
房产纠纷的前世今生
这套价值超 4 亿台币的豪宅系大 S 与汪小菲婚内共同购置,离婚后产权划归大 S,但房贷一直由汪小菲承担。大 S 离世后,房贷因无人支付已断供四个月,面临法拍危机。S 妈多次要求汪小菲继续还贷,声称 “为了孩子的回忆”,实则意图保住自己居住近十年的房产。汪小菲则在直播中明确表态:“台北的房子现在和我无关”,并强调自己 “已偿还多年房贷,仁至义尽”。 -
遗产分配的法律框架
根据大 S2024 年 4 月订立的遗嘱,其 6.5 亿台币遗产由子女与 S 妈继承,现任丈夫具俊晔未获分文。子女的 3 亿台币遗产由汪小菲作为监护人代为管理,而 S 妈试图通过房产纠纷间接获取更多利益。台湾法律规定,父母离婚后一方去世,子女监护权自动归另一方,S 妈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夺回抚养权,这使其转而以 “保护孩子财产” 为名施压汪小菲。 -
多重矛盾的叠加效应
除房产外,双方还存在三大争议:- 酒店投资款:汪小菲曾用大 S 资金在台开酒店,停业后 S 妈追讨 1.7 亿台币欠款;
- 豪车归属:大 S 名下多辆豪车停在 S 家楼下,其中一辆登记在汪小菲名下,S 妈要求其 “拿钱赎车”;
- 珠宝失踪事件:大 S 生前名贵珠宝被曝出现在海外拍卖行,S 妈被质疑转移财产,虽否认但未提告自证。
二、法律博弈:程序正义与情感绑架的角力
-
S 妈的诉讼策略
S 妈此次提告的法律依据包括:- 不当得利:主张汪小菲停止还贷导致豪宅贬值,损害子女继承权;
- 监护权滥用:指控汪小菲未履行遗产代管义务,要求法院指定第三方监管。
但其诉求面临两大障碍:一是台湾《民法》第 1030-1 条规定,若汪小菲能证明还贷资金来源于婚前财产,可主张不当得利返还;二是大 S 遗嘱明确房产归子女所有,S 妈仅享有居住权而非所有权。
-
汪小菲的防御逻辑
汪小菲团队强调三点:- 协议终止:离婚协议约定房贷支付至大 S 去世,其已超额履行义务(累计支付超 4511 万台币抚养费);
- 遗产独立性:子女继承的房产与汪小菲个人财产无关,其无法律义务继续还贷;
- 道德制高点:通过晒子女近期生活照,塑造 “负责任父亲” 形象,反衬 S 妈 “吸血” 行为。
-
具俊晔的隐形博弈
具俊晔虽未直接发声,但法律地位微妙:若其主张 “特留份”(台湾法律规定配偶至少可继承遗产的 1/2),可能冲击现有分配格局。目前其选择沉默,或与大 S 遗嘱未予分配、且无实质证据证明婚姻存续期共同财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