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加速“上车”,车辆逐步具备“情感感知”能力;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升级,多维安全防御体系逐步构建;跨界融合深入推进,产业生态持续优化……正在重庆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参展商展示了一系列汽车产业创新成果,受到各界关注。记者了解到,当前汽车产业依托高水平智能化技术、全方位安全保障与开放合作生态,正持续迭代“进化”。
9月5日,观众在智博会现场体验新能源汽车。
更聪明:AI大模型为汽车智能交互赋能
在长安汽车展出的汽车内,只要说出需求,车辆便可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开启座椅按摩,并播放轻音乐……
“过去智能交互技术只能机械执行单一任务,现在基于国产AI大模型,汽车可提供更人性化的交互功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长安汽车产品经理郝晨烨说,长安汽车开发的One Agent智能体架构,已打通从语音识别到逻辑推理、生态调用的路径。未来,该智能体还可基于用户习惯开发更多智能化服务。
记者在智博会采访了解到,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上车”,还使车辆逐步具备“情感感知”能力。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车辆可实时监测驾驶员情绪状态,自动调节氛围灯、香氛等。
如今,汽车已成为多项智能化技术的终端载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
“我们已将基于大模型技术打造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应用于量产车型,采用端到端智驾算法,让智驾体验更丝滑。”阿维塔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以AI赋能,“人车家”生态也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在智博会现场,中国移动重庆公司联合深蓝汽车打造的“人车家”智慧座舱解决方案,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用户在车上就能实时操控家中的智能设备。车辆驶入住宅5公里范围内即触发“回家模式”,自动预设家居环境。目前,该解决方案已完成标准化开发,支持多车型快速适配。
“我们预测,未来大模型产业的核心趋势将聚焦于‘AI+终端’,特别是人、车、家三大终端的深度融合。智能座舱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将率先实现大模型的应用。”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