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算力破局:自组织光学技术或成下一代芯片关键
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功研制出基于光学热力学原理的首个自组织光学器件。该技术有望为面临算力瓶颈的现代计算与通信系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在当前技术背景下,电子芯片的集成度与运算速度逐渐接近物理极限。光学互联技术因其高速度、低能耗的特性,成为产业界重点关注方向。然而,传统光学路由系统依赖复杂控制电路,制约了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南加州大学团队提出的光学热力学理论,将光的传输行为与热力学平衡过程相类比。研究表明,光在特定设计的非线性系统中,会经历类似气体膨胀与达到热平衡的过程,最终自发汇聚至预定输出通道。这一发现使得设计无需外部控制的光学路由器件成为可能。
与需要精确控制每个传输节点的传统方案不同,新型器件利用系统内在物理特性实现光的自组织路由。这种工作机制类似于自组织弹珠迷宫——无论初始位置如何,弹珠总能通过系统自身结构抵达目标位置。

该技术的潜在应用范围涵盖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互联及通信系统等多个领域。其自组织特性可显著降低系统复杂度和能耗,同时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对于正在寻求突破算力与能效瓶颈的产业界而言,这一进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研究团队指出,光学热力学框架的建立,标志着对非线性光学系统的理解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这一理论有望推动新一代光子器件的发展,为信息处理技术带来根本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