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音乐节逢长假必因人流巨大出现舆论风险的定律,也令不少音乐节主办方选择撤出混战,但也同时造就了今年清明节假期后第一个双休日多场音乐节扎堆的又一混战现象。
我们也注意到,草莓音乐节、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等本土音乐节也在今年选择落地海外,开启海外征途。
当然,站在主办方角度,消费者购票前后的营销破圈,也需要深度发力。
比如草莓音乐节、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便在售票前期大力推行的校园代理板块,便是通过打入年轻一代“自来水”打破受众圈层;不仅如此,创新场景营销也同样是当下音乐节实操性较强的营销方式,像是春游音节所打出的“重体验、不需要关心阵容如何”的口碑便是如此。
说到底,音乐节是体验经济的产物,消费者需要的是高质量的现场体验,音乐节的消费升级也需要主办方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度了解青年文化,以此迭代产品内容。此外,随着补贴演出新政和如今对于“限韩令”的放松讨论,也不免令音乐节市场面临着一定的向好,或许也将重获新生机。
页码: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