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原著中,是这样描述安杰和江德福的媒人寇同志的:
一天,一个穿着双排列宁装的姓寇的女同志来检查工作,她一见到梳着两条长辫子长得端庄秀丽的安杰,眼睛就像钉子一样砸到她身上。
寇同志拉起安杰的手,柔声问她多大了、有对象了吗、家里都有什么人,等等。
安杰显然很不适应这种亲密无间的同志似的谈话,几次想把手抽出来,但寇同志那双温暖的、略带点粗糙的手却固执得地攥着她的手不放。
原著中的寇同志,便是电视剧中杨书记的原型。
剧中依旧延续了原著中的人设,杨书记一出场就不怒自威,让一向孤芳自赏的安杰由敬生畏。
杨书记这个人物在剧中出场并不多,但每一次出现都对安杰和江德福两个人的命运起着关键作用,说她是他们命中的贵人一点都不为过。
先锋女性
杨书记衣着朴素、干练爽利,一颦一笑都透着威严。
但她却不是迂腐固执的”老官僚“,从她与丈夫丛校长和学生江德福的相处中,就能看出作为女领导的她,是个具有超前思想的先锋女性,她女性意识的觉醒早于同时代女性。
丛校长是江德福的老领导,一直把江德福当”子侄辈“看待,所以当杨书记安排本单位女职工来炮校参加舞会,为青年男女提供恋爱机会时,丛校长怂恿江德福踊跃参加。
杨书记对此十分不满,质疑道:
江德福不是才离婚吗?还是让他歇歇吧,刚放下碗,嘴还没擦干净,就往锅边挤,有点太心急了吧!
丛校长却不以为然:
离婚又不是啥力气活,有什么可歇的,又不是死老婆,还要守孝三年不成?
丛校长爱徒心切,他不懂身为女人的杨书记话中的深意。
杨书记是为江德福的乡下老婆抱不平,虽然她知道江德福和张桂兰是包办婚姻,没有感情,但同为女人的她,还是为张桂兰感到委屈、不值!
五六十年代,正是“功成名就”男人抛下糟糠妻的“高发期’ ,杨书记见多了这样”忘恩负义“男人的嘴脸。
她作为有文化、有地位的女性,与丛校长平起平坐,但她却没有隔岸观火,而是十分同情那些在男人落魄时相守,却在男人发达后被弃之如履的弱女子,她对男人们的”见色起意“深恶痛绝。
在杨书记看来,即便一段婚姻因为各种原因结束了,也要留有一段空窗期,这是对上一段感情的尊重,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但丛校长却理解为”生理上的歇一歇“,这就是男人和女人在情感维度最大的差距:男人更在意身体上的体验,而女人则更看重精神上的交融。
这也是为什么江德福和安杰第一次见面,江德福像分到了一块上好土地的农民一样傻乐呵,而安杰却一脸嫌弃地说,”看他那乡巴佬样儿,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原因。
男人永远看到的都是表面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女人,则更看重心灵上的、情感上的互通。
杨书记,对女性,尤其是弱势女性的尊重和悲悯,在那个时代是很难得的,她没有因为自己是领导、是书记,就高高在上鄙视和看不起她们,反而深深地同情她们,为她们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