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领衔的抗战题材剧《归队》于 8 月 25 日首播后,观众评价呈现显著的两极分化。这部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作品,以东北抗联小分队的突围归队为主线,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后,收视数据亮眼(央视首播峰值破 2.7%,腾讯视频热度 3 小时破 9000),但口碑争议集中在历史真实性、角色塑造和叙事节奏上。以下从制作细节、演员表现、观众分歧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制作细节:极致写实与争议并存
剧组为还原抗联战士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选择零下 30℃的林海雪原实景拍摄,耗时 3 个月辗转辽宁、吉林多地。胡军为贴近常年作战的抗联排长形象,减重 37 斤并进行体态训练,呈现出眼神中的狠劲与疲惫感。李乃文饰演的机枪手汤德远,在战友牺牲时眼红却不落泪的克制表演,被观众评价为 “无声的悲痛更震撼”。蒋欣特别出演的酒馆老板娘大阔枝,一句 “女人敢杀敌,死后无全尸” 直接点燃情绪张力。

争议点集中在 “过度真实” 引发的观感不适。开篇战士们从动物粪便中抠取种子充饥、徒手撕裂狼尸充饥等场景,虽有史料佐证,但部分观众认为 “超出审美接受度”。狼扑人、跳河逃生等桥段被批 “脱离物理常识”,但剧组强调这是对真实战例的艺术化处理。更微妙的是,剧中抗联战士不搜刮日军补给的细节引发讨论,有观众质疑 “为何放着现成的弹药和食物不取”,但制作方解释这是为了突出 “气节高于生存” 的精神内核。
二、演员表现:老戏骨撑场与新人争议
胡军、李乃文、蒋欣等实力派的表演成为口碑基石。胡军在雪地断腿戏中通过颤抖的手指、沙哑的喘息,将角色的绝望与坚韧诠释得淋漓尽致,被赞 “眼技杀”。李乃文在拖拽重伤战友的戏份中,通过青筋暴起的手臂和颤抖的步伐,展现出超越台词的情感张力。蒋欣饰演的泼辣老板娘,在送别战士时含泪微笑的细节,被观众截图为 “教科书级微表情”。

争议焦点集中在袁姗姗饰演的医疗兵兰花儿。部分观众认为她的欧式双眼皮、精致妆容与战争年代背景格格不入,“像是从古装剧穿越而来”。其台词结巴、表情夸张的表演风格,被批 “用力过猛”,甚至有观众发起 “去掉袁姗姗镜头” 的二创剪辑,称 “去掉她后剧情流畅度提升 30%”。但也有观众为其辩护:“兰花儿在母亲被杀后的崩溃戏,眼神从震惊到仇恨的转变层次分明,展现了角色的成长弧光”。这种分歧折射出观众对 “流量演员参演正剧” 的复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