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
苹果昨天发布了号称“史上最薄”的新一代 iPhone Air,其中最受关注的一大变化,是国行版首次启用的eSIM 设计。这意味着国内用户不再需要SIM卡,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写入 eSIM。
为此,苹果中国区官网专门发布了一份指南《在中国大陆将 eSIM 与 iPhone 搭配使用》。其明确提到,iPhone Air 仅可通过eSIM激活,中国联通是目前国内唯一支持的运营商,用户需要前往联通营业厅办理激活。
eSIM(嵌入式 SIM 卡)可以理解为一种虚拟电话卡,作为芯片内嵌在手机中,省去了插拔步骤,能同时配置多个运营商套餐。“不再需要实体SIM卡,非常适合旅行者使用。”苹果官方介绍。
事实上,eSIM早在全球市场铺开,但国内一直未完全放开。2023年。三大运营商称业务维护升级,全面叫停了 eSIM 办理业务。今年中国联通率先重启了eSIM业务,并更新了禁止跨境写卡、精准校验地理位置等eSIM手机技术规范。昨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接连表态eSIM手机业务全面就绪,将很快开放办理。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崔凯向21记者分析,之所以此前国内eSIM没普及,关键还是在运营商和监管环节。实体卡“一卡一号”变成eSIM“一卡多号”,加上可以远程配置号码,容易被诈骗分子钻漏洞,这对国内监管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多位通信行业从业者都判断,本次苹果新机是一次试点。接下来的关键是看运营商的积极性和监管态度——如何在严格实名制和防范电信诈骗等监管框架下,平衡eSIM的便捷性与合规安全。
最新发布的iPhone Air被称为“史上最薄”苹果机型,机身厚度5.6毫米,重量165克(iPhone 16 厚度为 7.8 毫米)。
市场调研机构Omdia(原Canalys)发文指出,苹果以往推出的mini和Plus系列市场定位尴尬,既没有性价比又不是真正的旗舰产品,难以打开中国和印度等市场。此次推出的Air是一项战略转变,属于超薄产品线,是苹果吸引更多用户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