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丁六甲

全智贤争端升级:越南伊拉克愤怒声讨,韩国强烈反击中国观众抵制

2025-09-25
全智贤主演的韩剧《暴风圈》因系统性丑化中国、越南、伊拉克等国形象,引发多国舆论风暴,成为近年来罕见的跨国文化冲突事件。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韩国影视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霸权心态,更折射出流媒体时代文化输出与市场反噬的深层矛盾。

一、争议内容的三重冒犯

  1. 历史记忆的暴力篡改

    剧中对越南战争的描述彻底颠倒史实:将韩国军队从美军帮凶粉饰为 “拯救越南的解放者”,刻意回避 1967 年 “陈平大屠杀” 等韩军暴行。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叙事,直接撕裂了越南民众的集体创伤记忆。伊拉克观众同样遭受侮辱,剧集将该国定义为 “未开化的恐怖主义国家”,完全无视其战后重建成果。更荒诞的是,剧中虚构 “韩国调解中美大战” 的情节,将自身塑造成 “世界救世主”,这种自嗨式的国际地位想象,被批评为 “小国沙文主义的极致表现”。

  2. 文化符号的恶意挪用

    制作团队通过细节堆砌构建对华刻板印象:标注为 “大连” 的场景实为香港老旧街区,通过灰暗滤镜营造脏乱氛围;反派角色全部使用中文对话,甚至出现 “五星图案地毯被踩踏” 的隐喻镜头。中国古诗词被随意嫁接给朝鲜角色,陆游的《示儿》被篡改为 “朝鲜诗人遗作”,这种文化盗窃行为被中国古诗文协会斥为 “对中华文明的系统性冒犯”。日本观众也未能幸免,剧中反派组织 “ANA” 与日本航空公司简称重合,被指 “含沙射影的商业抹黑”。

  3. 意识形态的隐性输出

    剧集通过角色台词传递冷战思维,如 “中国偏好战争” 的无端指控,与中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发展理念形成鲜明对比。更值得警惕的是,制作方试图通过 “受害者叙事” 构建韩国的道德优越感 —— 剧中韩国角色始终处于被围堵、被误解的境地,这种 “被迫害妄想症” 式的情节设计,被学者批评为 “文化自卑心理的扭曲投射”。

二、多国抵制的连锁反应

  1. 中国市场的强力反制

    中国观众的抵制迅速从舆论声讨转化为商业制裁:全智贤代言的路易威登、海蓝之谜等品牌紧急撤下宣传物料,原定 9 月 25 日的广告拍摄被取消,预估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 亿元人民币。豆瓣评分从开播的 7.1 分暴跌至 4.2 分,网友自发发起 “拒看《暴风圈》” 话题,相关讨论量超 12 亿次。官方层面,《人民文娱》等媒体点名批评该剧 “夹带私货”,广电总局将制作公司列入 “重点关注名单”,未来韩剧引进审核标准大幅收紧。

  2. 东南亚与中东的集体声讨

    越南网友通过历史档案与影像资料发起 “还原真实越战” 话题,要求剧组道歉并下架剧集。越南国家电视台 VTV3 紧急停播所有韩剧,文化体育观光部宣布对韩国影视作品实施 “历史真实性审查”。伊拉克文化界人士联合向迪士尼 + 发函抗议,该国最大的中文论坛贴出 15 世纪《饮膳正要》中饺子图谱,强调 “文化归属不容混淆”。阿拉伯国家观众则在推特发起 #DisneyLies 话题,谴责剧集加深对中东的刻板印象。

  3. 韩国国内的撕裂与反噬

    事件在韩国引发激烈争论:保守派媒体力挺 “创作自由”,极端网民甚至攻击越南、伊拉克抗议者 “玻璃心”;进步派则批评剧组 “用民族主义消费国际市场”。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被迫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应对文化输出的信任危机。市场层面,9 月韩剧海外预售额环比暴跌 42%,Netflix 将三部待播韩剧无限期搁置,制作公司因担心 “二次翻车” 纷纷砍掉历史题材预算。

最新文章

虞书欣风波再升级!多品牌合作延期,代言物料临时取消新剧遭抵制

音乐

 

阅读16284

「草根女商人撬动全球资源」的传奇,依然具有跨越时代的启示意义

综艺

 

阅读14082

全智贤争端升级:越南伊拉克愤怒声讨,韩国强烈反击中国观众抵制

电视剧

 

阅读18737

历史篡改与文化挪用的双重越界

明星

 

阅读17040

叙事逻辑重构:宏大叙事中的 “人本日常” 表达

电视剧

 

阅读19083

京ICP备2022011756号-2